幼儿学前“能写会算”思维必须变
已有 879 次阅读|0个评论|来源:|2016-05-25 14:33:03


又到一年入学季,不少幼儿园大班的家长开始焦虑:是否需要送孩子上幼小衔接班?这是每年困扰适龄儿童家长的一个问题。

年满6周岁的幼儿升入小学,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,只要幼儿园老师积极鼓励、小学老师笑脸相迎、家长真心陪伴,就能顺利实现幼小衔接。但一部分家长生怕孩子“输在起跑线上”,违背孩子成长规律,人为“拔苗助长”,让学龄前儿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。

5月20日,主题为“幼小协同、科学衔接”的2016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在山东青岛启动。对于这些焦虑的家长,专家给出权威建议:幼儿园3年就是为孩子上小学做准备,家长没必要花大价钱把孩子送到社会上的幼小衔接机构,要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“小学化”现象。

幼小衔接不是知识灌输或超前训练

“今年5岁的孩子,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还不会,人家都能算两位数的了。”家住青岛市市北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,她原本比较赞同孩子在幼儿园自由自在地成长,可前几天带儿子参加一项活动时受到很大刺激,很多孩子读课文张口就来,算术也很在行,自己孩子跟人家差距太大了。怕孩子上小学一开始就被落下,她不得不花3000多元报了一个所谓的幼小衔接班。

对此,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教育主任苏丽文建议,幼儿在入学前“能写会算”的思维必须要转变了。

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表示,现在的幼小衔接已经被人为地扭曲了,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、家长对“幼小衔接”认识有偏差,过于强调知识准备。少数小学变相入学考试、部分家长对幼儿学习的错误认识、有些幼儿园“小学化”教育及一些社会机构的不正确引导,使幼小衔接变成知识灌输和超前训练,社会机构以提前学习、强化训练为内容的入学准备培训大行其道,幼儿被迫在不同的幼小衔接班之间赶场,“其实这一切大可不必,正常的入学准备幼儿园都能做到”。

幼小衔接要求家园、家校配合

青岛市北京路小学校长金颖表示,要让家长不再担心孩子上小学后“掉队”,除了幼儿园的努力外,小学也应当发挥源头导向作用。过去部分孩子在入学前学过拼音、算术,所以小学一般会加快教学进度,但却出现了提前学过知识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后劲不足等问题。

从2012年开始,北京路小学按照“零起点”教学要求调整教学计划,把一年级上学期前4周作为“学习准备期”,放慢教学进度,帮助新生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。金颖介绍,她通过近几年的对比观察发现,现在一年级新生的独立生活、学习能力更强了,发展后劲更足了。“即使在知识上没有做专门准备,孩子也不会‘落下’。”

如何做好幼小科学衔接?虞永平建议,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感知、思考、表达和创造,让幼儿养成学习习惯,为小学学习打基础;小学坚决落实免试入学,坚决实行“零起点”教育,注重新生教育的生活性、游戏性和情境性,帮助新生适应小学生活;家长要在幼儿园的指导下学习和理解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不要做幼儿园教育“小学化”的鼓动者和胁迫者,努力做小学“零起点”教育的支持者和监督者。

虞永平认为,科学的幼小衔接,要求幼小协同,家园、家校配合,关键是幼儿园、小学和家长要了解、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,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,让幼儿成为小学生活的向往者,成为小学主动学习的准备者,让入小学不再成为困扰幼儿的因素,而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动力。


0

评论 我要评论

还没有评论